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 > 生活 >
两首《苏幕遮》,两种不同情愫
2020-04-20 13:19:56   来源:如此品读百家号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诗词之美,美在惊鸿一瞥。那是“一回首,便成永远”的感动。如此品读诗词,给自己一个解读的方式。

古代文人一经入仕,便身不由己,离家万里,竟成常态,四处奔波,时有黯然神伤。于是思乡这种难以排遣的情绪便在唐诗宋词里生了根,有些扑扑拉拉的,成了片。每遇斜阳照晚,或是秋风拂面,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一时酒后难安,作下诗词来,留传千古。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苏幕遮》是范仲淹在出使西北边塞时,面对西夏强敌时,一时思乡情切,随而成词。

因是秋天,看黄叶飘飘,蓝天高远,那秋天的色彩流动的状态,和那水面的波纹融为一处,那山水那树木都在那空灵的水面上,显得更加苍翠,一片寒烟笼罩,山与斜阳天与水融为一处。不解思乡情的野草竟向远方生长着,一直蔓延到了天尽头。

这里是在写境,是一个阔大的,无边的辽远的感觉。有气象,像他写的《岳阳楼记》亦是如此。只见“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便是何等的胸襟。

此词随景入情,那情感怎么说呢,难以表达了,就是水也漫漫天也高远,草也无情,人心也酸的感觉吧。只此一句便作衔接了。

下片中,他那情感再也力控制,秋天的感觉纠结着,愁思百结,怎能入睡呢?羁旅天涯的苦楚,只能心生惆怅。可是又要暗暗提醒自己,千万别一个人登楼望远,那会让原本憔悴的内心更加难过,那对家乡的眷恋也会更加浓稠难解。

喝点酒吧,把一切思乡的愁苦都放进酒里,一饮而尽,眼泪随之流淌下来。看那高天远暮,呆怔怔地,一动不动。

这种思念是在情景的提示下产生的,更多地是来自于秋天对于人的影响和暗示。古人讲秋,便多生哀愁。

另一首《苏幕遮》也写思乡之情,可是时间竟然是在夏天。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是宋朝周邦彦的词。没有悲秋的理由,却有思乡的情感。字里行间书写着一个为仕途奔波的游子形象,那样具体可感。

一切是文人式的,焚香,消暑,听鸟雀传情,这多少是闲情的堆积,甚至还跑到檐下偷听那鸟语,你能说他是真的思乡吗?看叶子上的露水或是昨晚的雨都被初升起的太阳晒干了。水面清圆着的是那一片一片让朱自清迷恋的荷叶,从塘这边弥散开去。也许在这里隐着词人的一片愁情吧。

人的情感是这么微妙,词人突然就想到了家乡,万里路遥,想自己家在吴门,却只身一人在长安城漂泊,这情感一下子迸发出来,便如流水一样了。

家乡里的好朋友,是否会记自己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里见一小舟,漂漂荡荡直奔西湖而去。

苏幕遮,曾经是龟兹国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又名祈寒节,由祈求冬天寒冷、天降大雪而来,每年七月初开始。于唐代传入中原,成为唐和宋时的一个重要节日。

两首《苏幕遮》虽都是写思乡,因为思乡的个体的身份与工作地点,再有就是人的个性表达都不相同,便有了不同的感觉。

范仲淹的情感是深沉的,周邦彦的情感是细腻的,甚至可以说是婉约的,那种淡淡的小家碧玉似的也似闲愁,也是对于不被重用的哀怨罢了。范的则是那种身处边关的那种无法言说的真挚情感的自由表达。

两首词,两种风格,两种不同的人生,两种人生的表达。

事虽一也,情虽一也,但却又为之不同,人生自不相同。

在同一片森林里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不会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都美,都好。我们也都是人生的看客。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关键词: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