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 >
河南土味摩天轮已申请非遗 这种类型秋千不同点在哪?
2021-02-20 10:25:25   来源:大河网百家号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我小时候过年经常跟小伙伴们一块玩‘过梁秋’,不过我有点恐高,多数是在下面看他们玩。”王银贵是登封市颍阳镇郝寨村人,他口中的“过梁秋”就是这几天火遍网络的河南土味“摩天轮”。

4人“摩天轮”只是其一 还有16人同时玩的秋千

春节期间,河南登封颍阳镇宋窑村的一种秋千走红,被网友戏称为土味“摩天轮”。只见流传的视频中,4个人对角坐在秋千上,一圈一圈地转动,乐趣满满。

突然走红的“摩天轮”勾起了王银贵的童年记忆。他告诉记者,在颍阳镇,过年都有搭秋千的习俗,“一般就是大年初几,村里的大人带着小孩儿就开始玩秋千,‘过梁秋’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蹬秋、四挂秋、八挂秋、十六挂秋等等”。

这么多类型的秋千不同点在哪?王银贵向记者解释,“过梁秋”就是视频中的秋千,它就像现在的摩天轮,四人一组,上下转动,上坡脚蹬,下坡停,一圈圈接续;而四挂秋、八挂秋、十六挂秋则是不同挂数的秋千平行转动;蹬秋是不靠别人给力,自己利用绳索的前后摆荡。

别看王银贵今年已经57岁,提起玩秋千,他语气开心得如同孩童一般。“那时候,过年一块搭秋千、玩秋千也是一种年味儿,村里的小孩子都很兴奋。如果镇里哪个村搭比较刺激的秋千,其它村里的很多人也会去凑热闹。”王银贵说,如今他已经在登封市区居住,很少有机会回到农村,秋千也是他的一种乡村记忆,也是乡愁。

土味“摩天轮”已申请非遗?阮村十六挂秋是登封市级非遗

秋千是一种从远古时代流传到现在的简易娱乐设施,弥漫着浓浓的民间艺术韵味。在土味“摩天轮”走红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关注到其似乎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梁秋’在我们这边还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登封市石道乡阮村的十六挂秋在2009年就已经获评为登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登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李艳艳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说。

李艳艳向记者介绍,登封素来以武术闻名,十六挂秋与武术也有解不开的缘分,“据当地村史记载,它的发明创始人为阮村十六位武林弟子,他们的师傅是少林寺永化堂的第五代弟子诺法宁公,这十六位武林弟子根据阴阳八卦原理,在八挂秋的基础上创意设计出十六挂秋,寓意阴阳八卦和十六位弟子缅怀恩师功德”。

阮村的十六挂秋主要特征是上层八挂、下层八挂,外八挂正转、内八挂倒转,同时转动,一阴一阳,往来盘旋,乘坐犹如腾云驾雾。“它的搭建工艺很讲究,是传统工艺,且都是木质结构。”李艳艳说。

木质结构的十六挂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财富,是一个地方珍藏的记忆和文脉的延续。李艳艳告诉记者,突然走红的土味“摩天轮”也让他们看到独特乡村文化的魅力,下一步也会继续发掘好、讲述好它们的故事。

而对于王银贵来讲,土味“摩天轮”的走红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童年记忆的大门,他希望更多人关注到乡村里这些传统文化、技艺,将它们更好地传承下来,留住乡愁,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摩天轮 非遗 土味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