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 >
洪泽湖渔鼓怎样才不会失传?怎样让洪泽湖渔鼓表演艺术后继有人?
2021-12-30 08:55:49   来源:宿迁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12月14日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给我打了‘强心剂’。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我有义务将洪泽湖渔鼓这种民间文艺很好地传承下去。”说这番话时,56岁的张仁高信心满满。

张仁高是泗洪县半城镇文化广电服务中心主任,从1984年起,他就致力于洪泽湖传统渔鼓艺术的挖掘整理,深入洪泽湖区,采访湖区的民间老艺人,对原生态的渔鼓表演形式和舞步、鼓点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他组织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泽湖渔鼓,2014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他把原始的洪泽湖渔鼓变为舞台演出的民舞形式,创作编排的民舞《渔鼓飘香》荣获1998年宿迁市“五个一”工程奖。他2009年参与组建洪泽湖渔鼓舞艺术团,2010年4月,他被授予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泽湖渔鼓舞代表传承人。

泗洪县半城镇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位于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西岸。“半城镇是洪泽湖渔鼓的发祥地,因还湖禁捕,渔民上岸,流行在半城的传统渔家文化洪泽湖渔鼓也面临失传,每每想到这些,我心里就像压着一块石头似的。”张仁高说,目前,全镇上岸渔民万人,能够原生态演绎洪泽湖渔鼓的老渔民只有10人。他们离开了湖区生活环境,离开了在船上表演的舞台,如果对这种渔家文化不加以保护和传承,不久的将来,渔鼓就有可能会在洪泽湖“失声”。

据张仁高介绍,洪泽湖渔鼓源于古代祭祀仪式中的萨满舞,在唐代传入洪泽湖。后来,融入了当地的民间曲艺和舞蹈,并揉入了洪泽湖渔家民俗表演形式,形成了具有洪泽湖特色的洪泽湖渔鼓。“明清时期,渔鼓叫‘打端鼓’,非常鼎盛。凡渔民续家谱、祭祀、开捕、灯会时,都要设坛举行‘打端鼓’活动,其活动地点全部在湖上,有几条或数十条大船在湖中连成一个大舞台,活动一般要进行3至5天。后来,湖区艺人对‘打端鼓’的舞姿增加了劳动模拟,‘打端鼓’也随之改称为洪泽湖渔鼓,演出场地也增加了陆地舞台或广场表演。”张仁高说。

洪泽湖渔鼓是一种综合民间艺术,它以民间舞蹈和说唱为主,同时夹杂着民间音乐、武术、杂技、绘画、剪纸等表现形式,整个表演活动洋溢着浓郁的远古气息,有着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它承载着湖区许多重大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是洪泽湖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洪泽湖渔鼓凝聚了湖区人民的才能和智慧,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化深厚底蕴,这一古老的文艺表演形式,从古至今深受湖区人民的喜爱。继续传承发展这一湖区独特的文艺形式,对进一步研究洪泽湖民间文化及民间民俗民风,对洪泽湖旅游开发和丰富湖区群众文化生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张仁高说。

“洪泽湖渔鼓不仅能够娱乐,更能教育人。我研究了30多年,每一次和老艺人交流,我都会有新的认识,充分说明这种渔家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学问很深。”张仁高介绍,洪泽湖渔鼓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和演变,能够充分展现渔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渔民们渴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优秀的民间文化。艺人们说湖区方言,也就是半城人所说的“水腔”,通过渔鼓表演形式演绎《张郎休丁香》《刘文龙赶考》《魏征斩小龙》《唐王游地府》等传统曲目,这种“水腔”教育人们不能感情用事,要守法做人。

“因为洪泽湖渔鼓是半城镇独有的民间文艺形式,年来,镇党委政府也在传承和发扬上给予了投入。现在,我们镇里成立了原生态渔鼓艺术团、草根艺术团、雪枫学校渔鼓队,特别是开展渔鼓进校园活动,吸引100多名师生对洪泽湖渔鼓学的兴趣。”张仁高说,在表演洪泽湖渔鼓时,表演者左手端着单面羊皮鼓,右手执细竹签,敲鼓边说边唱,说唱中跳着舞蹈。演唱的内容有丰富多彩的小段子,有民俗较强的中篇故事,还有传奇很强的长篇故事。篇幅较小的段子有《钓金龟》和《捉鬼记》等;中篇故事有《刘文龙赶考》《张郎休丁香》之类的民俗故事;长篇故事有《魏征斩小龙》《五鬼昼夜闹皇宫》《唐王宫中许愿》《唐王游地府》《袁天罡长安卖卦》《老魏征拒诏入监》《闯龙宫借马得鞍》《魏九官巧得神鞭》《唐玄奘西天取经》等。

张仁高说,洪泽湖渔鼓表演时所用的乐器和道具较为简单,羊皮鼓是渔鼓的主要乐器和道具,另外根据曲目的不同,也有用彩扇、鞭锏以及一些刀具等道具。传统的渔鼓表演者,身穿的服装肩膀部位有数十个各种颜色的布带,布带的末端钉有铜铃,下身穿着彩布做成的裙子,腰带上用各种布做成长至脚踝的条穗,所用布条都有间隔,围过表演者腰以下部分,布带的末端同样钉有铜铃。这种服装在表演时随着表演者的各种舞蹈动作,身上的布带飘舞,铜铃叮当作响,使表演场面充满神秘色彩与氛围。张仁高说,1941年,新四军四师九旅在洪泽湖剿匪胜利庆功会上,指挥员张爱萍在半城镇穆墩岛观看了由渔民表演的渔鼓舞。抗战期间,艺人们上台表演鼓舞官兵士气,穿过的8套舞衣,现在还收藏于雪枫墓园陈列馆内。

据介绍,洪泽湖渔鼓现有原生态表演人员10位年龄都偏大,能独当一面原生态渔鼓表演者年龄最小一位也已经40岁了。在张仁高看来,培养下一代洪泽湖渔鼓接班人,任重道远。

那么,怎样才能让洪泽湖渔鼓表演艺术后继有人呢?张仁高不假思索地说,应当建立渔家文化保护基地,把洪泽湖渔鼓表演形式、服装、道具展示出来,同时增加演出场次,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渔鼓;进行数字化保护。因为老艺人不多了,用视频、音频形式,把他们原生态表演形式收录保留下来,随时都可以学,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方式。另外,要加大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投入,搞好培训,让老艺人传经送宝,让更多年轻人接过渔鼓,用渔鼓这种传统的演绎形式,唱响美好的新生活,为乡村振兴增添韵味。(记者 徐其崇 朱薇薇)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